经济性裁员代通知金规定是怎么样的
江山法律咨询
2025-04-20
法律分析:
(1)通常情况下,经济性裁员不存在代通知金。用人单位开展经济性裁员,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把裁减人员方案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
(2)然而,若出现特定法定情形,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既不能从事原工作,也无法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情形。此时,用人单位若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所以,经济性裁员并非必然产生代通知金,只有在符合法定的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情形时,才需要支付。
提醒:
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条件,注意是否存在需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定情形。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若不确定自身权益,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正常流程是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把裁减人员方案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按此流程通常无需支付代通知金。
(二)若出现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这三种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经济性裁员通常无需支付代通知金,不过存在法定例外情况。
2.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要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将裁员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
3.若出现劳动者医疗期满无法工作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情形,单位未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解除合同,需额外付一个月工资作代通知金。即符合无提前通知的法定情形时才需支付。✫✫✫✫✫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经济性裁员一般无代通知金,仅在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的法定情形时才需支付。
法律解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通常情况下,这种裁员不会产生代通知金。然而,当存在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等三种法定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可见,代通知金的产生与用人单位是否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紧密相关,经济性裁员本身并非一定会产生代通知金。如果大家在经济性裁员和代通知金方面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了解自身权益。✫✫✫✫✫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经济性裁员通常无代通知金,仅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才需支付。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按规定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2.当出现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建议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提前做好沟通和方案报备工作。若可能出现需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定情形,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额外支出。
(1)通常情况下,经济性裁员不存在代通知金。用人单位开展经济性裁员,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把裁减人员方案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
(2)然而,若出现特定法定情形,如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既不能从事原工作,也无法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情形。此时,用人单位若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所以,经济性裁员并非必然产生代通知金,只有在符合法定的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情形时,才需要支付。
提醒:
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条件,注意是否存在需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定情形。劳动者遇到此类情况,若不确定自身权益,可咨询专业法律人士进一步分析。✫✫✫✫✫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一)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正常流程是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把裁减人员方案报告给劳动行政部门,按此流程通常无需支付代通知金。
(二)若出现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这三种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要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经济性裁员通常无需支付代通知金,不过存在法定例外情况。
2.用人单位实施经济性裁员,要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将裁员方案报劳动行政部门。
3.若出现劳动者医疗期满无法工作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情形,单位未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解除合同,需额外付一个月工资作代通知金。即符合无提前通知的法定情形时才需支付。✫✫✫✫✫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结论:
经济性裁员一般无代通知金,仅在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无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的法定情形时才需支付。
法律解析:
依据《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后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通常情况下,这种裁员不会产生代通知金。然而,当存在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等三种法定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可见,代通知金的产生与用人单位是否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紧密相关,经济性裁员本身并非一定会产生代通知金。如果大家在经济性裁员和代通知金方面有疑问,可向专业法律人士咨询,以便准确了解自身权益。✫✫✫✫✫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经济性裁员通常无代通知金,仅在符合法定情形时才需支付。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按规定要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意见并将裁减人员方案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2.当出现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另行安排工作等《劳动合同法》规定的三种情形,且用人单位未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就需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
3.建议用人单位在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操作,提前做好沟通和方案报备工作。若可能出现需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定情形,应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额外支出。
上一篇:劳动合同中劳动者有哪些附随义务
下一篇:暂无 了